第一百零九章 家(1 / 1)

鄄城汽车站门口的风卷着沙尘打在脸上,邢成义跺了跺冻得发麻的脚,看着街角蹲守的蹦蹦车师傅裹紧棉袄打哈欠,突然改了主意——夜太深了,村里那段土路坑洼,蹦蹦车颠簸不说,车灯昏黄照着荒田,总让他想起小时候听的鬼故事。他转身走向停在路口的出租车,车顶的“空车”灯在夜色里像颗孤零的星。

“师傅,去李进士堂北树谷墩村,多少钱?”他弯腰敲了敲车窗,玻璃降下后露出张络腮胡大叔的脸,烟味混着暖气扑面而来。

“北树谷墩?”司机掐灭烟头,“五十,送到你家门口,行不?”

邢成义心里算了算,比蹦蹦车贵三十,但能直接到家,便不再犹豫:“中,走吧。”后备箱“哐当”一声合上,他的帆布包被扔在一堆杂物上,刚坐进副驾驶,就闻到后座残留的蒜味——显然是载过刚喝完酒的乘客。

车子驶离县城时,仪表盘显示七点四十五分。路灯渐次消失,车窗外只剩浓稠的黑,偶尔掠过村口的路牌,“王庄”“刘集”的字样在车灯里闪一下就没了。司机大叔把收音机拧到地方台,咿咿呀呀的梆子戏飘出来,唱的是《穆桂英挂帅》,邢成义小时候跟着爷爷听过,此刻听着却觉得格外亲切。

“小伙子在BJ打工?”大叔忽然开口,方向盘碾过一个坑,车身猛地颠了下。

“嗯,在饭店后厨。”邢成义摸出手机,屏幕亮起来时,发现有三个未接来电,全是家里的。他赶紧回拨过去,响了两声就被接起,父亲的声音带着沙哑的急切:“成义?到哪儿了?”

“爹,我坐出租车呢,正往村里走,还有半个多小时就到了。”他听见电话那头有锅铲碰撞的声音,“娘在忙啥呢?”

“你娘从下午就守在灶台前,”父亲顿了顿,背景音里传来母亲压低的询问,“包了韭菜鸡蛋和猪肉大葱两种饺子,温在锅里呢。我跟她说先吃点垫垫,她非说等你一块儿……”父亲的声音忽然停住,邢成义能想象出他转身擦眼睛的模样。

车子拐上通往北树谷墩的土路,轮胎碾过冻土发出“咯吱”声。路两边的杨树像墨色的剪影,枝桠在夜空里交错,远处忽然闪过几点灯光——是村口的太阳能路灯,昏黄的光晕里浮着细小的飞虫。邢成义把脸贴在车窗上,看见自家那三间瓦房的烟囱正冒着白气,烟囱口的火星子被风一吹,簌簌落进黑夜里。

“师傅,前头那亮灯的就是俺家。”他指着不远处院墙上挂的红灯笼,那是娘特意让爹提前挂的,说是照亮儿子回家的路。出租车停在土坡下,他付了钱,刚拖出帆布包,就听见院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,娘举着煤油灯跑出来,灯芯的火苗在风里直晃:“成义!是成义不?”

父亲跟在娘身后,穿着那件磨得发亮的蓝布褂子,手里攥着个手电筒,光柱晃过来时照在邢成义脸上,他下意识眯了眯眼,忽然看见父亲鬓角新添的白发,在灯光下刺得人眼眶发酸。娘的手冰凉,却一把攥住他的手腕,上下打量着:“胖了,白了……还高累坏了吧?”

“不累,娘。”他想笑,声音却梗在喉咙里。父亲默默接过他的帆布包,触手沉得让他一愣——爹竟把包扛上了肩,那背影在灯笼光里显得有些佝偻,却稳稳当当。走进院门时,他闻到堂屋里飘来的饺子香,混着灶膛里柴火的烟味,那是他想了一整年的味道。

堂屋的白炽灯亮得晃眼,桌上摆着两盘饺子,一盘边儿上结着冰碴,显然是早就包好的,另一盘还冒着热气。娘把他按在暖炉边,往他手里塞了个暖水袋:“快暖暖,我去给你下饺子,猪肉大葱的,你最爱吃。”父亲坐在对面,吧嗒吧嗒抽着旱烟,烟锅里的火星明灭,半天没说话,忽然开口:“你表哥……给你打电话了,说你路上顺当。”

邢成义看着父亲布满裂口的手,看着娘鬓角沾着的面粉,忽然想起火车上表哥塞给他的茶叶蛋,想起北京西站那晚的冷风。他把暖水袋焐在胸口,那里还贴着火车票,此刻却觉得,比票更暖的,是眼前这两双熬红的眼睛,是这碗马上要端上来的、带着娘手心温度的饺子。

院子里的红灯笼晃着暖光,邢成义刚跨进堂屋门槛,身后就传来“咚咚”的脚步声,伴着七嘴八舌的吆喝:“成义!可算把你盼回来了!”他转身时,史建涛已经扒着门框喘粗气,棉袄拉链没拉,露出里面印着篮球明星的T恤——这小子当年总偷摸去镇上网吧打游戏,现在鼻梁上架了副细框眼镜,镜片后面的眼睛亮闪闪的:“成义哥,听说你在BJ下馆子了?咱村可就你见过大世面!”

“去你的,啥下馆子,我在后厨切菜呢!”邢成义笑着捶他肩膀,余光瞥见申晓光躲在人后,穿着件挺括的羽绒服,脸还是那么白净,不像小时候总挂着鼻涕。“晓光,你咋越养越白了?跟个城里姑娘似的。”他这话逗得众人笑起来,申晓光不好意思地挠头,手指绞着袖口:“我在县城电子厂上班,坐办公室,晒不着。”

正说着,荣玉东勾着王明哲的脖子挤进来,两人头发上还沾着草屑,显然是从麦秸垛那边跑来的。“成义哥!”荣玉东嗓门跟喇叭似的,“我跟你说,今年咱村庙会搭戏台,你可得去看,我跟明哲能混后台偷糖瓜!”王明哲在一旁直点头,门牙缝里还卡着瓜子皮,旁边的荣宁宁突然指着邢成义喊:“咦?成义哥你咋比晓光还白?去年你走的时候跟炭似的!”

这话让刚端着饺子出来的娘听见了,她围裙上还沾着面粉,笑着拍荣宁宁脑袋:“傻小子,饭店后厨不见太阳,能不白吗?快进来坐,锅里还有热乎饺子!”父亲蹲在暖炉边往火里添煤,扭头扔给史建涛一把瓜子:“建涛,听说你期末考了年级前三?中啊,给咱村长脸!”史建涛红着脸摆手,却偷偷挺了挺腰板。

堂屋里顿时热闹起来,饺子的蒸汽氤氲了玻璃,小伙伴们围着暖炉坐成一圈,有的啃着娘递过来的冻柿子,有的抢着看邢成义手机里BJ的照片。申晓光摸着他帆布包上的油渍:“成义哥,后厨是不是可热?我表姐在昆山电子厂,车间里跟蒸笼似的。”荣玉东却盯着他手腕上的疤痕:“这是不是切菜划的?疼不?我去年劈柴砍着手,血流了一簸箕!”

父亲在一旁笑着插话:“让你们不好好上学,成义这手是学手艺的伤,你们那是耍懒弄的!”母亲端来果盘,里面是晒干的柿饼和炒花生,时不时给这个添饺子,给那个擦桌子,眼角的皱纹笑成了花。邢成义看着眼前的景象,忽然觉得BJ后厨的油烟味都淡了,这屋里的人声、食物香、煤炉的噼啪声,才是他揣了一整年的念想。

夜深了,小伙伴们都没走,史建涛说要跟成义哥睡,王明哲嚷嚷着“我也不走”,荣宁宁被他娘拽回家时还哭丧着脸。最后史建涛、王明哲和廖怀微留了下来,娘把东厢房的土炕重新烧了烧,铺上崭新的棉被。邢成义躺在炕头,闻着被子里阳光的味道,听着窗外北风掠过树梢的声音,旁边的王明哲已经打起了小呼噜,史建涛却还在低声问:“成义哥,BJ真有那么多高楼吗?比咱县城百货大楼还高?”

他刚想回答,忽然听见西厢房传来父亲的咳嗽声,接着是母亲压低的说话声:“被子都盖严了不?明早得给成义熬点小米粥,这一路累坏了……”邢成义鼻子一酸,朝着西厢房的方向喊了一嗓子:“爸妈,俺睡了啊!”

“哎!睡吧!”母亲的声音隔着墙传过来,带着浓浓的笑意,“炕头热乎,别踢被子!”

土炕被烧得暖烘烘的,邢成义把脸埋进枕头,上面还留着娘常用的胰子味。旁边史建涛翻了个身,嘟囔着“成义哥你身上真香,像饭店的味儿”,他忍不住笑了,透过窗户纸看见外面的红灯笼还在晃,光透过窗棂在炕上投下细碎的影。这一夜,他睡得比在BJ任何一个夜晚都沉,梦里没有后厨的锅碗瓢盆,只有老家的土路、杨树,和爹娘在村口守望的身影。

初四清晨的霜花把窗玻璃糊成了磨砂画,邢成义是被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声惊醒的。他掀开棉被时,炕头的暖水袋早没了热气,鼻尖却萦绕着一股熟悉的甜香——是娘在熬小米粥,锅里的红枣咕嘟咕嘟冒泡泡,香气顺着门缝钻进东厢房。

“成义醒了?”母亲探进头,围裙上系着块蓝花布,“快起来,娘给你煎了荷包蛋,卧在粥里。”他踩着棉鞋跑到厨房,看见父亲正往灶膛里塞玉米芯,火光映红了他半边脸,锅里的油星子溅在青砖灶台上,发出“滋啦”的声响。“爹,我来烧火。”他接过柴火钳,指尖触到父亲掌心的老茧,硬得像块糙石。

早饭摆在堂屋红漆桌上,青花瓷碗里的荷包蛋卧在金黄的小米粥里,旁边还有一碟腌芥菜丝,脆生生的。母亲不停往他碗里夹蛋:“多吃点,在BJ肯定没正经饭食。”父亲却默默递过个酒壶:“喝点热酒驱驱寒,昨儿你王大爷送的自家酿的米酒。”酒液入喉温热,混着米香,邢成义忽然想起表哥在电话里说“年夜饭就喝了口同事泡的枸杞酒”,心里便有些发紧。

饭后他帮着扫院子,扫帚划过结霜的地面,留下弯弯曲曲的痕迹。邻居二婶挎着竹篮过来,篮里是刚蒸的枣花馍:“成义回来啦?瞧这孩子,出去一年更精神了!”她摸着邢成义的胳膊,“比建涛他哥还壮实!”正说着,史建涛叼着根甘蔗跑过来,甘蔗渣吐了一地:“成义哥,走!跟我去村东头看耍把式的,外乡人搭了棚子,听说有猴子骑单车!”

路过村口老槐树时,邢成义看见荣玉东蹲在墙根下玩琉璃球,旁边围了几个小孩。“成义哥!”荣玉东蹦起来,手里的琉璃球滚进泥坑里,“明儿庙会就开始了,戏台子都搭好了,你去不去后台偷糖瓜?”他说话时,门牙缝里还卡着昨天的饺子馅,逗得邢成义直笑。

下午跟着父亲去走亲戚,自行车后座绑着两包点心,是娘提前准备好的。乡间土路上全是拜年的人,自行车铃铛声、驴车的蹄声、孩子的嬉闹声混在一起。路过李进士堂村时,父亲指着一片新房说:“你看,这是你三舅家盖的二层楼,去年就搬进去了。”邢成义望着亮闪闪的玻璃窗,想起BJ高楼里的落地窗,却觉得这土坯墙上的红对联更亲切。

亲戚家的堂屋摆着八仙桌,桌上的瓜子糖果堆成小山。舅妈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,听说他在北京饭店干活,连连说“有出息”,又往他口袋里塞了把花生。临走时,表弟偷偷塞给他个摔炮:“成义哥,晚上放这个,可响了!”

回到家时,天已擦黑,母亲正在揉面准备包饺子。“你表哥来电话了,”父亲擦着烟袋锅说,“问你到家没,还说让你别惦记他,饭店今儿生意好,发了红包。”邢成义“嗯”了一声,摸出手机想给表哥回电,却发现信号格只有一格。

晚饭时,史建涛和王明哲端着碗来串门,碗里是自家的白菜炖粉条。“成义哥,你知道不?”史建涛扒拉着饭粒,“村西头的晓燕姐定亲了,男方是县城卖家电的,给了两万八的彩礼!”王明哲抢着说:“我娘说,等开了春就送我去学汽修,以后跟我舅跑运输。”

邢成义听着他们叽叽喳喳,忽然觉得村里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。墙上的挂历还停在去年腊月,桌上的暖水瓶印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字样,而他在BJ见过的霓虹灯、地铁闸机,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。

夜深人静时,他躺在炕上给表哥发微信,信号时断时续,只发出去一句“哥,家里都好,你也照顾好自己”。窗外传来隐约的鞭炮声,是哪家孩子在放烟花,绿光一闪而过,照亮了窗纸上的喜字。他想起小时候和表哥在除夕夜偷放二踢脚,表哥总让他躲在墙后,自己去点引线,那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好像还在耳边。

初五清晨,庙会的锣鼓声把全村吵醒。邢成义跟着人群往村中心走,看见戏台子上挂着红绸,台下摆满了卖糖葫芦、棉花糖的小摊。史建涛拽着他往后台钻,果然看见几个穿戏服的演员在吃糖瓜,荣玉东正踮着脚偷拿桌上的瓜子。

“成义哥!”突然有人拍他肩膀,他回头看见申晓光穿着件新夹克,手里牵着个小姑娘,“这是我妹,非要来看孙悟空。”小姑娘怯生生地递给他一块橘子糖,糖纸在阳光下闪着金光。

戏台子上,武生翻着跟头出场,锣鼓敲得震天响。邢成义挤在人群里,闻着旁边大婶头上的头油味,看着台上画着脸谱的演员,忽然觉得这才是过年该有的热闹。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摔炮,想着晚上和小伙伴们去麦秸垛旁放,一定比北京饭店后厨的除夕更有意思。

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表哥发来的照片,照片里是饭店后厨,几个同事围着一锅饺子,表哥站在中间,举着手机笑得咧开了嘴,身后的墙上贴着“新年快乐”的红纸。邢成义看着照片,鼻子一酸,赶紧回复:“哥,我们这儿庙会可热闹了,给你留了糖瓜,等你明年回来吃。”

阳光透过人群洒在他脸上,暖烘烘的。他想起娘说的“初七就该下地窖搬白菜了”,想起父亲计划着开春要翻新猪圈,想起小伙伴们说的“等你走了我们去县城找你玩”。BJ的霓虹灯很远,而眼前的锣鼓声、糖瓜香、乡亲们的笑脸很近,这才是他走再远都牵挂的根。

最新小说: 织田的实力至上主义教室 我是操宠师 一生走到老 遮天:我陈长安要成仙 诸天之新生 乃木坂之打工少女 超神:我,强吻了天使彦 国灵启示录 燃烧诗篇 从阎魔亭开始的型月旅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