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飞逝,转眼已经来到硕博连读的第五年,这可是关系着家华毕业的关键一年,毕竟已经知道好几个学姐学长因为论文不过关延毕了,只有完成好并且顺利发表自己的毕业论文才能毕业。
谭家华的手指在键盘上停滞了足足十秒,屏幕上的代码闪烁着光标,像是在嘲笑他的无能。实验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,窗外是六月的暴雨,雨滴拍打在玻璃上的声音像极了倒计时的秒表。
“又失败了。“他摘下眼镜,揉了揉酸胀的眼睛。电脑屏幕上,量子密钥分发的模拟结果与理论值偏差达到12.7%,这在他的研究中是完全不可接受的误差范围。
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生,谭家华的毕业课题是“基于量子纠缠态的通信加密新方法“。理论上,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可以实现绝对安全的密钥分发,但实际操作中,量子比特在光纤传输中的退相干问题始终困扰着他。
“最近忙什么呢,我过几天要去上海出差一趟,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回请你吃个饭。”手机震动起来,是雨纷发来的消息
“你来我当然有空啊,哎最近忙着毕业论文呢,真是头大。雨纷,你之前公司是一家密码学公司吧,我可能需要你的帮助。“
他的研究是量子通信,核心是物理层的实现问题,但是涉及加密,现在的他确实需要任何可能的帮助。到时候来学校吧,我请你吃我们食堂的饭,我们二食堂的鱼特别好吃。
“这怎么好呢?上次就是你请我吃的,不能总是让你破费啊。”
“没关系的,我请你帮我忙,没准你能帮我大忙呢。”
“那你先把你的论文给我吧,我有时间新帮你看看。”谭家华把论文初稿发给雨纷。
三天后雨纷飞往上海,忙完工作后,便去上通大学见谭家华。家华提前20分钟便在校门口等待。雨纷这次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,家华则也是穿着一如既往的白色T恤,两人一对视,都低下了头。
“你这次来上海出差做什么呢?”家华率先打开沉默。
“我来参加一个招投标,负责资金筹措和投资估算那块,所以就跟着项目负责人一块过来了。你呢,论文进展不顺利吗?我能帮什么忙呢?”
“走吧,先带你逛逛学校,然后带你去吃鱼,明天我们再讨论论文的事。”
“别了吧,还是你的论文要紧,我们先讨论,我要待几天呢,有的是时间慢慢逛校园。”雨纷严肃地说道。
“行吧,那我去拿我的数据和分析报告,然后去九教讨论。”谭家华拿出自己的资料,请雨纷去了学生不太多的九教。
“你的量子比特传输效率卡在87%左右?“雨纷问道。“你怎么知道具体数据?”谭家华惊讶道。
“前几天看了你论文的摘要。“谭家华没想到她真得会看,对她的敬业精神竖起了大拇指。
施雨纷嘴角微微上扬,“我对量子通信不太懂,但从密码学角度看,你的数据曲线让我想到一种古老的加密方式产生的干扰模式。“
谭家华的心跳突然加速。三个月来,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对他的研究问题提出如此具体的见解。
接下来的两小时里,谭家华向施雨纷详细解释了他的实验设置和遇到的问题。令他惊讶的是,尽管施雨纷自称不懂量子物理,但她提出的问题个个切中要害。
“你有没有考虑过,这些异常数据可能不是噪声,而是某种规律性的干扰?“施雨纷指着谭家华实验数据图表上的一组周期性波动问道。
谭家华皱眉:“理论上量子噪声应该是完全随机的...“
“在密码学中,看似随机的数据往往隐藏着模式。“施雨纷的眼睛亮了起来,“能让我看看你用来生成量子随机数的算法吗?“
那天下午,施雨纷跟着谭家华去了他的实验室。她坐在他的电脑前,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,调出谭家华从未注意过的底层代码。
“你一个经管生还懂代码呢?”谭家华一脸不可置信地问道。
“我们之前的汪总可是985本硕大拿,跟着他也是偷摸摸学了不少东西呢。”雨纷微笑着说道,她想起了那些自己拿着Python由入门到精通的代码书默默啃的日子,没想到如今也能派上用场。
“看这里,“她指着屏幕上一段代码,“你的随机数生成器使用了SHA-3算法,但量子比特注入点在这里有一个微妙的时序问题。“
谭家华俯身靠近屏幕,闻到了施雨纷头发上淡淡的薄荷香气。他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在代码上。“你是说...这不是量子退相干问题,而是经典算法导致的干扰?“
施雨纷转头看他,两人的脸突然靠得很近。她微微后仰,但眼睛依然明亮:“正是如此。量子世界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守规矩,问题出在我们的经典算法上。“
接下来的几天,他们重新设计了实验的加密协议部分,施雨纷甚至编写了一个全新的量子随机数生成算法。实验室的咖啡机见证了无数个不眠之夜,谭家华发现施雨纷在深夜工作效率最高,而她自己则说这是“以前公司加班留下的后遗症“。
一个特别疲惫的夜晚,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当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完美贴合理论预测时,谭家华忍不住欢呼一声,转身抱住了施雨纷。
“我们成功了!“他激动地说,然后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举动,连忙松开手,“对不起,我太兴奋了...“
施雨纷却笑了,耳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:“科学家也会这么热情?我以为你们都是冷静克制型的。“
谭家华感到脸颊发热:“只是...真的很感谢你的帮助。没有你,我可能永远发现不了这个问题。”
凌晨两点的校园安静得出奇,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回荡在石板路上。施雨纷走在前面,突然停下脚步,指向远处的树丛:“看,萤火虫。“
谭家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,点点绿光在黑暗中忽明忽灭,如同微观世界的量子涨落。“真美,“他轻声说,“就像...量子纠缠态的视觉化。“
施雨纷侧头看他,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:“你知道吗,在密码学中,我们管这叫'星光密码'—利用随机光点传递信息。也许你的量子通信可以借鉴这个思路。“
那一刻,谭家华突然意识到,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与人畅快地讨论科学,分享灵感的喜悦了。施雨纷不仅帮他解决了技术难题,更重新点燃了他对研究的热爱。
论文完成的最后期限前,谭家华在电脑前反复修改致谢部分。他写道:
“特别感谢施雨纷在密码学方面的专业指导。她的洞察力如同量子纠缠般神奇—看似无关的领域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。感谢她分享的不只是知识,还有对科学之美的热忱。这段合作经历将如同量子记忆般,长久存在于我的学术生涯中。“
他犹豫了一下,又加了一句:“也许有一天,我们能够用量子通信的绝对安全性,保护那些比科研数据更珍贵的东西。“
谭家华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,最终没有删除。他点击了提交按钮,论文被上传到学校的系统中。窗外,初夏的阳光正好,他拿出手机,给施雨纷发了一条消息:
“论文提交了。雨纷,非常感谢你,没有你,我的论文不能这么顺利。我们可以不只是朋友吗?“
发完这条消息,他的心跳比第一次量子实验成功时还要快。而当他看到聊天窗口上方出现“对方正在输入...“的提示时,那种感觉,就像观测到了量子态的坍缩—既紧张又期待,不知道结果会如何,但确定的是,一旦发生,就再无法回到原来的状态。
徐木深加班回到家,客厅里的彭丽丽正低头翻着一本杂志。听到动静,她抬起头来,栗色的长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。彭丽丽主动打招呼:“下班了?”
徐木深:“是呢,又加班,你怎么还没睡?”木深注意到她的指甲是墨绿色的,与她的碎花连衣裙形成奇妙的对比。
彭丽丽合上杂志,嘴角微微上扬:“你知道吗,真正的程序员,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活的。“
空气凝固了一秒。徐木深不确定这是不是个玩笑,只能干笑两声。
“话说,我们都住进来两周了,还没有微信呢。”
木深尴尬地笑笑:“这就加这就加,我扫你。”于是彭丽丽打开了自己的二维码,木深发过去木深,并且给对方备注:“室友——彭丽丽。”
丽丽通过验证,立刻悄咪咪地发来消息:
“先说好规矩:公共区域每周轮流打扫,带人回家提前通知,冰箱分左右两边用。PS:我偶尔会熬夜赶稿,但保证不吵到你。“
徐木深盯着屏幕,手指悬在键盘上半天,最终只回了一个“OK“的手势表情。
第二天一早是个星期天,丽丽毕业时还有好多东西没搬来,一早上便忙进忙出。木深听到动静,索性也不睡懒觉了,出门看了看,嘿,好几箱子东西在客厅堆着。问:“这是什么?”“书。“彭丽丽擦了擦额头的汗,“主要是过刊,有些绝版了舍不得扔。“
徐木深点点头,心想这大概就是文艺青年吧。于是他又想起了雨纷家里的那些书,彭丽丽看他发呆,问他在想什么,木深回答说:让我想起了一个人,丽丽不怀好意地笑笑:“前女友?”
木深尴尬道:“不是啦,还是先帮你搬东西吧。”
合租的前几周,两人像两颗行星,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,偶尔在厨房或卫生间擦肩而过,交换几句“早“或“还没睡“的客套话。徐木深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门,晚上10点回来,有时更晚。彭丽丽的作息则飘忽不定,有时清晨才回来,有时整天窝在房间里。
第一个矛盾爆发在第四周的周三。徐木深凌晨一点被一阵笑声惊醒。他揉着眼睛打开门,发现客厅灯火通明,彭丽丽和两个朋友正围坐在茶几旁,桌上散落着啤酒瓶和零食袋。
“啊,吵到你了吗?“彭丽丽转头看他,脸颊微红,“我们在讨论下期专题,马上就好。“
徐木深张了张嘴,最终只是摇摇头:“没事,我去买副耳塞。“
第二天早上,他在冰箱里发现自己的酸奶被喝了一半,旁边贴着一张便利贴:“借你酸奶调鸡尾酒了,明天赔你两盒~“
徐木深盯着那张画着笑脸的便利贴,不知该生气还是该笑。
转折点发生在某个雨夜。徐木深难得准时下班,买了两份外卖回家。推开门,发现屋里黑漆漆的,彭丽丽显然还没回来。他把外卖放进冰箱,给自己泡了杯茶,坐在沙发上调试代码。
十一点,暴雨如注。徐木深听到钥匙转动的声音,抬头看见彭丽丽像只落汤鸡一样站在门口,头发和衣服都在滴水。
“外面雨太大了,“她苦笑着,“伞被风吹折了。“
徐木深立刻起身:“我去给你拿毛巾。“
等他拿着干毛巾回来,发现彭丽丽还站在原地,手里捏着一团湿透的稿件。
“截稿日的稿子...“她的声音有些颤抖,“全毁了。“
徐木深犹豫了一下,转身去厨房:“你先去洗个热水澡,我给你热点吃的。“
当彭丽丽擦着头发从浴室出来时,餐桌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和已经加热的外卖。徐木深坐在电脑前,头也不回地说:“稿件如果是电子版的话,我可以试试帮你恢复。“
“真的?“彭丽丽几乎是冲到他身边,“U盘进水了,我试过打不开!“
徐木深接过那个湿漉漉的U盘,用纸巾仔细擦干:“不一定能成功,但可以试试。“
那一晚,徐木深用各种数据恢复工具忙到凌晨三点,终于抢救出80%的文件。彭丽丽一直坐在他旁边,时而递咖啡,时而惊叹于他操作的熟练。当最后一份文档成功打开时,她忍不住抱住了徐木深:“你太厉害了!“
徐木深整个人僵住了,鼻尖萦绕着彭丽丽洗发水的花香。他轻轻挣脱,推了推眼镜:“没什么,就是些基础知识。“
第二天早上,徐木深起床发现餐桌上摆着丰盛的早餐和一张纸条:“感谢救命之恩!今天我调休,特意做了早餐。PS:我重新买了酸奶,放在冰箱左侧~“
徐木深吃着有点焦的煎蛋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
从那以后,两人的关系微妙地改变了。彭丽丽开始注意晚上不制造太大噪音,徐木深则会在加班时发消息问要不要带宵夜。某个周末,彭丽丽甚至成功说服徐木深一起看了一部文艺片,虽然看到一半他就睡着了。
一个月后的周五晚上,彭丽丽敲开徐木深的房门:“我做了火锅,一个人吃不完。“
徐木深跟着她来到客厅,看到桌上摆满了食材,还有两瓶啤酒。
“今天什么特别的日子吗?“他问。
彭丽丽倒了两杯酒:“庆祝我们合租一个月没闹出人命。“
徐木深笑了,这次是真心的。他们边吃边聊,徐木深讲公司里产品经理的奇葩需求,彭丽丽吐槽主编反复无常的审美标准。聊到兴起时,彭丽丽突然问:“你为什么选择当程序员?“
徐木深想了想:“因为代码很诚实。对就是对,错就是错,没有模棱两可。“
“就像你这个人。“彭丽丽笑着说,“一板一眼的。“
木深尴尬地笑笑,他知道自从父亲走后,就不是原来的他了,而当自己选择放弃雨纷那刻,他更不再是那个疲痞的男孩儿了。
“那你为什么做编辑?“
彭丽丽的眼睛亮了起来:“因为我喜欢故事,喜欢把杂乱无章的文字变成能打动人的东西。“她顿了顿,“其实我们有点像,都是创造者,只是用的语言不同。“
徐木深从未这样想过。他看着对面眉飞色舞的彭丽丽,突然觉得合租也许是个不错的决定。
夜深了,火锅见底,啤酒也喝完了。彭丽丽起身收拾碗筷,徐木深主动帮忙。两人在狭窄的厨房里肩膀偶尔相碰,却不再像最初那样刻意避开。
“下周六我朋友有个派对,“彭丽丽突然说,“要一起去吗?“
徐木深下意识地想拒绝,但看着彭丽丽期待的眼神,他听见自己说:“好。“
回到房间,徐木深躺在床上,听着隔壁传来的轻微音乐声。一个月前,那声音会让他烦躁不已,现在却莫名感到安心。他拿起手机,给彭丽丽发了条消息:“明天早餐想吃什么?我可以试着做。“
几乎是立刻,回复就来了:“你会做饭?!我要吃煎饼果子!“
徐木深笑着摇头:“那个真不会,三明治行吗?“
“成交~“彭丽丽回了一个猫猫表情包。
徐木深放下手机,突然意识到,不知从何时起,他已经开始期待每天回到这个有人等着的地方。也许,他想,这就是都市生活中最珍贵的意外收获——在钢筋森林里,找到另一个频率相近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