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严防死守(1 / 1)

第11章严防死守

却说无相师徒和高方素赶往龙尾关的同时,正值大义宁国早朝之时。国都羊苴咩城的王宫内,叠金堆翠,富丽堂皇,宝炉铜鼎,香烟馥郁。朝堂上百官玄冠黑袍,低眉垂目地肃然恭立于两厢,听候国王御令。国王杨干贞头戴缀满珠宝的头囊宝冠,身着黑绸绣金云龙衮袍,虎皮披肩,犀皮玉带,正手握权杖,斜曳着身子面西坐在宝座上,威严地看着满朝文武。

杨干贞篡位已有十年,尽管他一度被二弟杨诏废黜夺权,又通过努力夺回王位,如今他牢牢掌控着大义宁王国,继续独断专行地实施王权。现在他已是四十五岁的年纪,但因久习武功,又谙熟养生之道,他依旧面如冠玉,须发乌黑,相貌俊美如昔。只是眉目间却永远闪动着阴邪冷漠之光,令人不敢对视。

今日早朝和往常一样,依旧死气沉沉。大殿内群臣个个俯首肃立,噤若寒蝉。

杨干贞见群臣无人主动奏事,心里很是不痛快,扬声喝问道:“幕部①外算官②何在?”

幕部(兵部)外算官木陀阿慌忙出班,跪奏说:“本官在!”

杨干贞问道:“自上月颁发调兵诏令,各部派兵多少?”

木陀阿满脸惶恐地答道:“启禀圣诏,本官遵奉诏令,向滇北、滇西、滇南二十四部落、十八洞头人发出调兵令,以永昌郡爨氏为首的滇西各部表面遵从诏令,但还没有实际的出兵举动;滇北各部尽在骠信王爷掌控之下,也未见回音,没有动作;至于滇南么,唉,除凤蓝苴城龙阁愿出兵两千,银生郡节度使蒙化成等人皆无任何表态。”

杨干贞听了,顿时面沉如霜,拍案大叫道:“这些目无君上的蛮子,胆敢违抗元的诏令!你即刻再下一个严令,命各部必须在圣火节前征发壮丁,每个部落不得少于两千人马,粮草一万石,违令者按反叛论处。”

“谨遵诏令!”木陀阿大声领命,退回班位。

这时,大义宁国诏亲大军将③杨义躬身出班,施礼道:“圣诏容禀。目前朝廷有直属禁军五万,骠信王那里也有三万人马,加上各府郡官兵足以对付滇东反贼。本将认为,如今段氏没了主将,人心涣散,一盘散沙。朝廷应立刻派兵东进,打段氏一个措手不及,何必拖延至圣火节呢?请圣诏封我为前锋,只需率领三万精兵,数日内便可将他们直接剿灭!”

内算官④杨榜宗见杨义逞能抢功,也跟风奏请道:“大军将所言甚是。本官也愿率领人马讨贼。”

在南诏时期,最高行政长官叫清平官,共有六个:其中一人为内算官,权高位重,相当于宰相之职;二人为副内算官,辅助理政,兼主事三托部:乞(马)、禄(牛)、巨(仓)职权;三人为外算官,主事九爽部:幕(兵)、琮(户)、慈(礼)、罚(刑)、劝(官)、厥(工)、万(财)、引(客)、禾(商贾)职权。

杨干贞生性多疑,用人唯亲,将这文武首辅要职给了自己的两个族亲之人。他见杨义和杨榜宗的请令出征,心里也想立刻用兵。但他一想到那个坐镇剑川,一直与自己明争暗斗的二弟骠信王杨诏,却也不敢派出自己的主力人马去攻打滇东,让京畿处于空虚状态。

他冷笑道:“大军将和内算官忠勇可嘉,但也难免鲁莽轻敌。你们可不要小觑段氏及滇东各部的实力,尤其段氏、高氏、董氏等几个大姓。段思平虽然被囚,但其残部与拥趸部落依旧多达数万,且潜伏在高山深谷之中。他们以山嶂为关,大河为界,踞险地而驱鬼兵,占尽地利之便。如果官军冒然东进,必有所失。所以,元故意放出圣火节拿段思平祭旗的消息,就是要逼这些逆贼铤而走险,出山决战。哼哼,只要这些逆贼离开巢穴,便是他们灭亡之时!”

杨榜宗恍然大悟,张臂高呼道:“圣诏英明,纵诸葛在世也难抵一二!”那些大臣们齐声附和,赞颂声震耳欲聋。

杨干贞听见“诸葛”二字,浑身打了个激灵。他猛然双手一举,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。大臣们百十双眼睛都看着这个独断专行的国王,静候圣谕。却见杨干贞徐徐放下双手,拄膝低头,不发一言地沉思起来。

此时,他心里盘算道:“段氏残喘至今,全仗盘踞险要之地,自保尚可,并无主动来犯的勇气。他们曾数次派人潜入京畿营救段思平,都已失败告终。如今我公然宣称在圣火节拿段思平的人头祭旗,他们却无所举动,很是反常。难道他们真要坐视段思平人头落地?不,他们一定会耍手段救段思平逃出囚龙岗。目前段氏并无奇能异士,只有一个秃驴苦禅在东奔西走,四处求救而已。如果他们寻求高人相助,那一定是高方素。”想到这里,他抬起头来,向下喝道:“刑罚部内算官赵凤忠何在?”

赵凤忠扭着肥胖的身躯,几乎是从班位滚了出来,匍匐叩首道:“本官在。”

“元命你派出密探监视苦禅行踪,探听高氏和董氏部落动静,可有回报?”

“启禀圣诏,已有回报。”赵凤忠答道。

“那为何不早点禀奏?”杨干贞生气地责问道。

“本官正等垂问,见圣诏沉吟思谋,不敢打断。”赵凤忠擦了一下额头的冷汗,奏道:“哦,本官已经派出得力人马前往滇东打探,发现段氏和董氏部落已经听到了朝廷风声,正在到处整修寨栅,操练兵马,做顽抗之状。而派去监视高氏的奴才却被人杀死在无量山下,经检验死者伤口,乃是有剧毒的利器所致。本官不敢自断,特将尸首运来王都,请圣诏定夺。”说完,起身向殿外招呼一声:“将尸首抬上来。”

一帮卫羽将几具尸首抬上大殿,摆放成排。

杨干贞赶忙离开宝座,亲自上前验看。他用手帕捂着嘴巴,远远看了那几具皮肤发青的死尸,又瞅了瞅上面致命的伤口,惊道:“此乃玉龙玄铁剑所伤,而且都是一招毙命,显然使剑之人确实剑法高超!玉龙玄铁剑一直被段氏藏匿,为何出现在无量山下?莫非是那秃驴苦禅持剑杀人不成?”

“那秃驴只通佛法,不懂武功,无此本领!”赵凤忠摇头道:“这些被杀的奴才是负责监视高氏动静的探子,根据尸首状况,可以断定他们被杀时苦禅并不在无量山,而是出现在数百里外的董氏领地。从时间上看,不可能是苦禅所为。”

“如此看来,是高方素下山了。如果真是他,那他突然下山的目的何在?”杨干贞打了个冷颤,陡然坐直身子,喊道:“对幕部(兵部)外算官木陀阿何在?”

木陀阿赶忙跪地听令:“本官在!”

“木贤昶,你立刻向龙尾关、龙口要塞下令,命守军加强防守,不得放进任何可疑之人。”

“谨遵诏令!”木陀阿领命,退回班位。

杨干贞又对杨义吩咐道:“大军将亲自率领三千精锐禁军前往太和城,协助木天云加强那里的防守,千万不能让逆贼混入首邑之地,尤其是那个贼心不死的高方素!”

杨义见国王如此畏惧高方素,不悦道:“圣诏何必如此郑重其事?那高方素不过一个胆小如鼠之辈,这几年躲在山里不敢露头,现在更不敢跑出来寻死!”

“高方素可不是鼠辈,而是一只困在山里的饿虎。此虎不出便罢,若出必然伤人!”杨干贞很显然对高方素又敬又怕,强调道,“这京畿的安危关系全局,那段思平更是朝廷手中的筹码。所以,在大战爆发前,一定要防止反贼偷袭,更要防范高方素闯入囚龙岗救人。你即刻出发,若有差池,满盘皆输!”

杨义见国王如此说话,不敢再有异议,躬身道:“谨遵诏令。本将这就带兵前往太和城。”说完,快步退下殿去。

这时,从武臣班位中走出一人,献策道:“启禀圣诏。若高方素真的出山,可能就是来救那段思平。本将建议:立即将段思平斩首,以绝滇东群贼之念,挫其锐气,弱其斗志,再以大军进剿,滇东反贼必将不战自乱!”

杨干贞一看,是殿前羽仪司虎卫左军将的田贵,淡淡问道:“你是担心高方素安危,还是真怕姓段的逃脱?”

大义宁时期,负责王宫守卫的殿前羽仪司设有三个大将,分别是内廷羽仪大总管,统领两千卫羽守卫内廷,由诏亲大军将杨义兼任;另两个是虎卫右军将扎龙和虎卫左军将田贵,各领一千五名卫羽守卫王宫外围安全。

“本将与那反贼并无干系。”田贵听了这话,赶忙辩解,“承蒙圣诏信任,现在司职殿前虎卫左军将,守护王宫安全,对圣诏忠心耿耿,绝无二心。本将确实是担心段思平会脱逃!”

杨干贞微微点头,以示信任:“元知道你的忠心,不必解释。大殿上很多人都跟你一样,觉得不该留着段思平的性命。你们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这两年来,元留着段思平的性命,不仅仅只为将他作为诱饵。元的目的有三:一是以其为人质,令其逆党投鼠忌器,不敢造次。这样就可以让元可腾出手来降伏滇西滇北各部;二是彰显元的恩威,使各部抵抗者心生敬畏,不敢公然作对;第三,才是拿段思平为诱饵,逼滇东反贼贸然行动,前来送死。”

田贵听了,大为钦佩,高声称颂道:“圣诏真是谋划深远,非臣等所及。一直以来,本将总觉得留着段思平终究是个祸害,现在才知圣诏深意。”

杨干贞接着说道:“元苦心重建囚龙殿,内设无数凶险暗器和机关,除了元知道那些机关秘密,再无二人知晓。元就是要让那些反贼来一个死一个,让他们害怕。高方素若真敢前来,便是自投罗网,必死无疑!”

“圣诏英明!”田贵也赞颂一句,退回自己的位置。

殿内百官纷纷附和,齐声赞颂:“圣诏英明神武,智谋决断,长鞭所指,四海臣服!”

杨干贞对这些奉承颂词听腻味了,厌恶地挥挥手止住,大声道:“诸位听好,到了圣火节,无论段氏是否出兵前来,元也要拿段思平的人头祭旗,向通海段氏宣战。所以在圣火节到来前,各位贤昶必须尽忠职守,做好准备,不得有任何疏漏。若出现问题,元将以叛逆罪论处,屠戮九族。”

朝臣们大都是些阿谀奉承之党,泼皮亡命之徒,听了此言,个个高声领命,一片嘈杂。

杨干贞吩咐道:“田军将,你带一千卫羽前去龙口关,视察一下龙彪的守卫情况。龙彪那人粗莽嗜酒,元很不放心。今天是六月十五,元要去囚龙岗再见一次段思平。”

田贵听了,躬身领命,下殿去点兵准备。

杨干贞对羊苴咩城正军将木陀风道:“元离开王都后,你统帅本部人马坐镇首邑之地,加强城防守卫,不可大意!”

木陀风大声领命,也退出大殿去布置防守。

杨干贞对剩余百官道:“其余各部官各司其职,琮(户部)、厥(工部)、万(财部)三部即刻筹备钱粮武器,随时供给军需,不可疏忽!”

百官不敢怠慢,纷纷跪拜领命,齐声山呼:“圣诏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
杨干贞见臣下如此忠顺,响应积极,心中窃喜,踌躇满志地一挥袍袖,退朝回宫去了。

欲知高方素如何突破王都羊苴咩城,请看下一章节。

注解:

①幕部:是当时南诏到大理时期主掌军事的机关,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兵部。

②外算官:是南诏到大理时期清平官中的一个职位,相当于中原三省六部制中尚书之职。

③诏亲大军将:即国王最信赖的大将军,是南诏及大理前期负责军事的最高将领。

④清平官:是南诏、大理时期主持朝政的最高行政长官,相当于宰相之职。共有六个:其中一人为内算官,权高位重,相当于宰相之职;二人为副内算官,辅助理政,兼主事三托部:乞(马)、禄(牛)、巨(仓)职权;三人为外算官,主事九爽部职权,包括幕(兵)、琮(户)、慈(礼)、罚(刑)、劝(官)、厥(工)、万(财)、引(客)、禾(商贾)。

⑤关于南诏大理时期臣下在与君主对话时自称都用“本官”、“本将”的原因,是因为当时南疆政权大都属于奴隶制政权,虽然受到中原封建王朝的影响,但是仍然保留着地方特色,臣下对君主都已官职自称。

最新小说: 魔神造就 封闭记忆式死亡 天生就是来修仙的 余忘七 穿越之龙之传人 大道混元录 圣界英雄传 开局变成光天使 尽道仙途 暝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