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沿路上撒钱就跟撒花瓣似的,一把一把往外撒,那架势别提多阔气!我还从来没有见过那么排场的新郎官,长得也英俊,仪表堂堂得让人挪不开眼。”
她说得眉飞色舞,嘴也没歇过,嘴里一直嗑着新买的瓜子。
话比手里的壳还多,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。
可这一席话听得苏氏心里却是越发烦闷。
她在一旁听着李婶兴致高昂地描述。
脸上的笑容早已收敛,只露出几分勉强的笑容。
越是听她说魏家人怎么风光、婚礼如何体面热闹。
越显得自家闺女出嫁的事情寒酸得不行。
要知道沈行舟虽然出身世家,但这婚礼实在简陋。
尤其是那聘礼——一对笨重的大雁加上些许茶叶与零嘴。
比起那些真正重视女子的家族而言,确实是太寒酸了些。
她脑海里不禁回想起从前那一幕。
当初柳家为了哄骗自家女儿入门时,一口拿出了五百两当作礼金,连下人们都说这是见过最大的手笔。
而现在呢?
什么都没有。
这种对比让她心里更添一分失落。
苏氏找了个借口,把在一旁喋喋不休的李婶支开后,又试探性地朝女儿问了一句。
“你确定接亲的时候只有沈行舟鱼他的一名随从前来迎亲?”
“要不然呢?”
秋霜撇了撇嘴,语气略带不满。
“人家都已经结过两次婚了,现在娶我还算哪门子的光彩事儿?”
她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。
苏氏听罢,焦急得直瞪着眼睛。
“我这不是随便问问嘛!你不早些跟我提起这事儿,我能不好好准备嫁妆吗?如今这样灰头土脸地出门,嫁进侯府还不知要遭多少罪。”
说着说着,她的声音有些哽咽起来。
归根结底,这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。
即使以前再生秋霜的气,可如今看到女儿马上就要出嫁。
作为娘,终究还是心疼的。
这个丫头实在是太倔强了。
明明知道那位婆婆是个不好相处的,偏偏就不愿意低头半分。
秋霜并没有接话,只默默站在原地,脸上没什么表情。
苏氏嘴里说得冠冕堂皇,像是满心为了女儿考虑,但她心里明白得很。
她这个娘从来都不是真心为自己打算。
当年,在被安排前往魏容恺跟前当差之前,她曾经特意回过一次家。
原本只是想请娘帮衬一些银钱,也好在府里打点一番站稳脚跟。
没想到,刚一开口,娘就对她破口大骂,说什么日子过得太舒服,才敢挑剔这些事情。
还指责她贪图安逸不肯吃苦,说什么大哥和大嫂刚刚定下亲事。
婚礼筹备也是一大笔花费,她不应该再想着来家里要钱。
如果真提了嫁妆这事儿,娘肯定会狮子大开口,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来。
到时候,不仅要让沈行舟准备好十倍的彩礼钱。
往后还一定会逼着她从侯府往王家搬东西,把好东西源源不断地贴补给家里那些人。
秋霜心中暗想,那样的嫁妆和负担,她实在是无力承担。
这种重压之下,她恐怕不仅没法过得幸福,甚至连自己的一点私心都不能有,只能任由家族摆布。
这样的人生,想想都觉得令人窒息。
苏氏在一旁嘴上不停地唠叨了好半天。
说什么女儿不孝啊、没良心啊,又说她们一家供她吃穿不容易之类的话。
可秋霜始终没有回应她一句话。
只是沉默地坐在一边,眼神里藏着复杂的情绪。
苏氏本心里还有那么一丝丝不舍的情绪。
可随着女儿始终冷着脸,这份情感也逐渐消散殆尽。
最终她只得起身擦了擦眼泪水,努力稳住嗓音,沉声道:“这条路是你选的,别怪我们不养你。以后也别再回来哭着求我们。”
没过多久,沈行舟便和随从青书一起来到门口,抬了一顶小红轿子来接亲。
轿子虽是普通的木结构,并不华贵。
但却是专门用来迎亲的那种红色软帘八角轿。
只不过轿子只有两个人抬着。
虽然整个迎亲队伍人数不多,仅有几位随行下人而已。
但有沈行舟亲自站在门前迎接,现场却不显寒酸,反而出奇的体面大方。
今日他穿着一身正红的新郎官袍服,脸上没了往日公堂之上的肃穆神情。
少了那种令人敬畏的威严,反而多了几分难得的笑容。
嘴角挂着一抹温和笑意,神态轻松柔和。
街坊们站在周围观望着,纷纷议论起来。
“哎呀,这位沈大人年纪是不小,不过样貌真是俊俏得很呐!”
一个妇人低声说道。
“你看他那五官,轮廓分明,皮肤白净,连年轻小伙都不一定赶得上。”
另一个中年男子点头附和道:“可不是嘛!再说他的个头,身高七尺有余,身材匀称,肩膀宽实有力,腰却纤细得很,一看就知道是个风流倜傥的人物。”
旁边立刻有人插话。
“看这样子,房中功夫肯定也不赖吧?新妇今晚就有福享了。”
萧旭挡在门口不让迎亲的人轻易进门。
沈行舟倒是很有耐心,笑着递上了几个大红包。
他还特地向守在一旁的几位亲戚一一问安。
请他们代为转达对新娘父母的感谢和祝福之意。
这一举动也让众人对他印象极好,顺势夸赞几句苏氏教女有方。
“成个家嘛,要不是看重经济条件,要不就得重视人的品性。”
一位老者捻须点头笑道。
“像沈大人这般长得俊、脾气好、做官有德又有才的丈夫,即便婚礼简朴一点又算得了什么?”
另一位邻里接着补充道。
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过后,萧旭终于答应放行。
只见他轻轻走到屋里,把穿戴整齐的新娘子背上了那顶红色轿子。
秋霜安静地靠在他的背上,没有回头,也没有流泪。
沈行舟动作干净利落地翻身上马,缰绳轻轻一拉,姿态从容且英气十足。
青书则在一旁大声吆喝一声,声音清亮传得远。
轿夫们听见号令后立刻抬起轿子,步伐加快,稳稳地朝前走去。
苏氏站在原地望着渐渐远去的花轿。
脚步不由自主地跟着向前挪了几步,眼眶早已通红。
萧旭也站在一旁,同样跟了上来。
两人情绪都难以自控,纷纷落下泪来。
苏氏哽咽着,嘴唇微颤,几乎用尽力气喊出那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