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头爬到头顶时,姜尚的影子缩成团黑黢黢的球。他蹲在周原边界的土路边,面前摆着块破布,上面用木炭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八卦图,活像只被踩扁的乌龟。武吉抱着胳膊站在旁边,柴刀别在腰后,活脱脱个护院打手,引得路过的农人频频回头。
“师父,这能行吗?“瘦竹竿蹲在地上,用树枝扒拉着布上的卦象,“人家周人信的是蓍草占卜,您这八卦图看着就像糊弄事的。“
姜尚没理他,眼睛直勾勾盯着远处走来的农妇。那妇人挎着竹篮,篮子里露出半块麦饼,油星子把篮子底浸得发亮。他清了清嗓子,用刚练熟的周地方言说:“占卜算卦,不灵不要钱——算姻缘,卜吉凶,还能看地里的麦子长不长!“
这话刚出口,就被武吉狠狠踩了脚。那憨货压低声音:“师父,您这说的啥呀?周人哪有问麦子长不长的?“
“你懂个屁。“姜尚揉着被踩的脚,心里却门儿清。他从“夺梦“里翻到过,周人重农,去年又遭了蝗灾,农户最关心的就是收成。果然那农妇脚步顿了顿,犹豫着朝这边走来,篮子里的麦饼香味顺风飘过来,勾得姜尚肚子直叫。
“老先生,真能算地里的收成?“农妇把篮子往怀里紧了紧,粗布衣裳上打着补丁,补丁的针脚歪歪扭扭,一看就是男人缝的。
姜尚指了指破布上的卦象:“天地否,泰极否来——你家的地,是不是东头长西头荒?“这话是他刚才用“幻影“回溯视觉,看见农妇鞋上沾的泥里混着半片枯麦叶,再结合周原东高西低的地形猜的。
农妇眼睛一亮,猛地蹲下来:“您咋知道?“她攥着姜尚的手腕,指关节因为用力泛白,“东头的麦子长得好好的,西头就跟被鬼啃了似的,苗稀得能看见土!“
姜尚心里冷笑,面上却装出高深莫测的样子:“不是鬼啃的,是土脉的事。“他故意顿了顿,看着农妇咽口水的样子,才慢悠悠地说,“西头地势低,水渗不出去,麦子根泡烂了——得挖条沟排水。“
这话半真半假。真的是排水能救麦子,假的是他根本不用算,现代农耕知识里这叫渍害,搁在商周就成了“土脉不顺“。农妇却听得连连点头,突然从篮子里掏出那半块麦饼,往姜尚手里塞:“老先生您说得在理!这点心您先垫垫,我回家叫当家的来请您去看看地!“
麦饼还带着余温,咬一口满嘴麸皮香。姜尚刚想答应,就见远处尘土飞扬,十几个披甲的周人士兵骑着马冲过来,为首的举着面红旗,旗上绣着个“姬“字。
“不好,是周王的巡田兵!“农妇脸色一白,拎着篮子就想跑,却被士兵拦住了。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,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眉目间带着股书卷气,甲胄却擦得锃亮,腰间的玉佩随着动作叮当作响。
“你在此处聚集民众,意欲何为?“年轻将领盯着姜尚,青铜剑半出鞘,剑刃在日头下闪着冷光。他说的是雅言,咬字清晰,比商纣王的军队讲究多了。
姜尚心里打起算盘。这可是接近周王室的好机会,演砸了就麻烦了。他慢悠悠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饼渣:“老夫姜子牙,自昆仑下山,路过此地,为农妇卜问收成罢了。“
“姜子牙?“年轻将领挑眉,“昆仑来的方士?“他突然冷笑一声,“前几日刚抓了个冒充昆仑道人的骗子,也是靠占卜混吃混喝,被我们割了舌头卖到西戎挖矿去了。“
这话像记耳光扇在脸上。姜尚的手下意识摸向腰间的匕首,卢卡斯的暴躁脾气涌上来——敢威胁元首的人,坟头草都三尺高了。但姜尚残留的理智按住了他:现在动手,别说见周文王,能不能活着离开周原都是问题。
他突然笑了,笑声在土路上回荡:“将军若不信,可当场验卦。“他指了指将领腰间的玉佩,“就卜将军今日行程——您本是往东巡查,却在此处停留,想必是为了南边的蝗灾吧?“
年轻将领脸色微变。姜尚看得分明,他靴底沾着的泥土带着蝗卵,马鬃里还卡着半只蝗虫翅膀,这趟巡田根本不是例行公事。
“算你蒙对了。“将领别过脸,语气却软了些,“不过周原不养闲人,你若真有本事,就随我去南边看看灾情,若能解了蝗灾,自有你的好处。“
姜尚刚想答应,就被瘦竹竿扯了扯袖子。那家伙挤眉弄眼,指着远处的农妇——她正被两个士兵盘问,脸吓得惨白。姜尚心里一动,突然对将领说:“老夫占卜从不要好处,只求将军放了这位农妇,再赏两斤麦饼就行。“
这话逗得士兵们哈哈大笑。年轻将领也忍不住笑了,摆摆手示意放了农妇:“有意思的老头。来人,取两斤麦饼给他。“他翻身上马,居高临下地看着姜尚,“跟上吧,要是耽误了正事,别怪我军法处置。“
队伍刚走没两步,就听见后面传来哭喊。阿戎抱着阿月追上来,小脸上沾着泥,手里攥着块碎陶片,上面刻着个“周“字——这是昨天从西戎私兵身上搜出来的,姜尚让他收好当信物。
“他们咋跟来了?“武吉皱眉就要把孩子往回送,被姜尚拦住了。他突然有了个主意,对年轻将领说:“这俩孩子是西戎遗孤,懂些驱虫的法子,或许能帮上忙。“
将领回头瞥了眼阿戎,看见他脖子上的狼牙吊坠,眼神一凛:“西戎人?“
“是被西戎祭司迫害的王族后裔。“姜尚不动声色地挡在孩子身前,“将军若信不过,可先把他们留在营中当人质。“这话既表了忠心,又卖了个关子,比直接求情管用多了。
年轻将领沉吟片刻,点头道:“也好。“他勒转马头,突然又加了句,“我叫姬叔度,是文王第三子。你若真有能耐,父亲定会重用于你。“
姜尚心里咯噔一下。姬叔度?“夺梦“里提过,这人后来被封在蔡国,是周王室里少有的务实派。看来运气不算差,一上来就遇上了能说上话的。
队伍往南走了约莫半个时辰,路边的庄稼越来越差。好好的麦田被啃得只剩根,光秃秃的田垄上爬满蝗虫,密密麻麻像会动的黑毯子,看着让人头皮发麻。几个农人跪在田埂上哭,手里的耒耜掉在地上,木柄断成两截。
“已经这样三天了。“姬叔度勒住马,声音里带着疲惫,“巫祝跳了三天驱蝗舞,烧了不少牛羊献祭,一点用都没有。再这样下去,秋收就得减半。“
姜尚没说话,翻身下马走到田边。调动“幻影“回溯视觉,能看见蝗虫产卵的轨迹,在土下一寸深的地方,密密麻麻像串珠子。“夺梦“突然弹出段资料:“东亚飞蝗...生命周期...幼虫期...惧怕草木灰与桐油混合液...“
他心里有了谱,转身对姬叔度说:“将军,取草木灰和桐油来,再叫些人来挖沟。“
姬叔度皱眉:“这能治蝗灾?“
“治不好我赔你两斤麦饼。“姜尚拍着胸脯,心里却在打鼓。他知道草木灰能杀虫,可商周的桐油纯度够不够?要是“夺梦“的资料出了偏差,他这老脸可就丢尽了。
好在姬叔度没再多问,让人取来东西。姜尚指挥着士兵把草木灰和桐油拌在一起,调成黑乎乎的糊状物,往蝗虫聚集的地方泼。奇迹真的发生了——那些蝗虫像被烫着似的,纷纷往田外爬,爬得慢的当场翻了肚皮,黑绿色的汁液流了一地。
“真管用!“士兵们惊呼起来。姬叔度翻身下马,走到姜尚身边,眼神里满是惊讶:“老先生这法子,是昆仑教的?“
姜尚正想胡诌几句,就见瘦竹竿突然跳出来,指着地上的蝗虫尸体:“此乃五行相克之理!草木属木,桐油属火,火能焚木,故能克蝗!“
这话半文不白,却把姬叔度唬得连连点头。姜尚心里骂了句“这蠢货总算有点用“,嘴上却顺着说:“正是此理。不过治标不治本,还得挖沟阻断它们的去路,再用烟熏驱赶。“
他故意把现代防治技术包装成五行学说,果然姬叔度听得心服口服,当即让人按他说的做。夕阳西下时,田垄上挖出条条深沟,沟里堆满干草,点燃后冒出滚滚浓烟,把蝗虫熏得四散逃窜。
“老先生真是神人!“农妇们端来刚烙的麦饼,这次是雪白的精面,还掺了芝麻,香得能让人咬掉舌头。姜尚刚想咬一口,就被姬叔度拉住了。
“老先生,随我回西岐见父王吧。“年轻将领的语气恭敬了许多,“父王近日正为蝗灾烦忧,您若能献上良策,定有重赏。“
姜尚看着手里的麦饼,突然觉得这三天没白折腾。从为换口吃食摆摊算卦,到被周王子请去见文王,这步棋走得虽然磕磕绊绊,却总算摸到了周王室的门。他把麦饼塞进阿戎手里,那孩子咬得满嘴芝麻,黑黢黢的眼睛里闪着光。
“赏就不必了。“姜尚拍了拍手上的芝麻,慢悠悠地说,“老夫只求能在西岐讨碗饭吃,顺便给文王算算,这天下将来姓什么。“
这话一出,周围的士兵都变了脸色。姬叔度却笑了,笑声朗朗:“好个狂傲的老头!我倒要看看,你算的准不准。“
夜色降临时,队伍往西岐城走去。火把的光在田埂上拖出长长的影子,姜尚走在中间,左边是扛着柴刀的武吉,右边是捧着麦饼啃的瘦竹竿,身后跟着阿戎兄妹和人面妖兽。这伙乌合之众,居然就这么混进了周王的队伍。
姜尚摸了摸怀里的龟甲碎片,上面的螺旋纹在火光下若隐隐现。他知道,见周文王只是第一步,后面还有无数难关等着他——玄真的追杀,梅伯的算计,西戎的阴谋,还有周王室内部的明争暗斗。
但他不怕。卢卡斯的字典里没有“退缩“这两个字,姜尚的骨子里也藏着股韧劲。他咬了口手里的麦饼,芝麻的香味在嘴里散开,混着泥土和烟火的气息,像极了这乱世的味道——粗糙,却充满生机。
西岐城的轮廓在夜色中越来越清晰,城墙高耸,灯火点点,像头蛰伏的巨兽。姜尚的心跳突然加快,不是因为紧张,而是因为兴奋。他能感觉到,属于他的时代,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缓缓拉开序幕。
灵力在体内流淌,比来时更顺畅了些,像条渐宽的溪流,载着他的野心和这半块麦饼的余温,朝着那座城,朝着未知的命运,稳稳地流去。